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以职普融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推动中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标准化建设,2025年6月23日下午,宁夏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杨晓燕主任带队一行8人赴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调研,深入了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关于中高本贯通标准建设项目研发团队组建及推进情况。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金成、教务处负责人、相关专业院系负责人、标准建设项目专业负责人及团队成员,以及计划对接的宁夏水利电力工程学校、固原市职业技术学校相关专业负责人,共计13人参与调研。会议由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金成主持,围绕中高本贯通标准建设目标、实施路径及成果转换机制展开深入研讨,旨在推动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与横向融通,构建区域终身教育“立交桥”。
会议伊始,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金成介绍了学校选择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作为试点的原因并分析了建设可行性。他指出,学校水利专业在中职阶段师资薄弱、生源不足,而宁夏水利电力工程学校在师资、实训条件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双方合作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中高本贯通培养,能够打通水利行业人才成长通道,为宁夏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宁夏水利电力工程学校教务处副主任刘艳汇报了本校统筹“三教”协同创新项目的推进情况。她提到,学校已与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技术学院联合开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试点工作,已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并在课程模块化设计、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针对课程同质化、学分互认规则不明确等问题,提出需进一步优化课程衔接机制,强化行业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力度。
宁夏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郭恺怡科长详细解读了标准建设的技术路径。她指出,中高本贯通标准需遵循“纵向梯度设计+横向融通机制”原则,将专业课程拆分为“基础技能-复合能力-创新管理”三级模块,并依托学分银行平台实现跨校课程互选与学分互认。针对校企合作难点,郭恺怡提出“双导师制”解决方案,即由中职教师负责基础技能培养、高职教师主导技术应用提升、企业导师参与岗位实践指导,形成育人合力。
宁夏开放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负责人贾帅结合开放教育实践提出,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应形成互补机制,依托学分银行平台实现课程资源共享与学分互认,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才路径。他提到,开放教育水利水电专业将探索课程前置学习模式,学生可通过线上学习提前进行单科注册,减轻本科阶段学习压力,为贯通培养提供灵活通道。
会议期间,各院校代表围绕标准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展开研讨。宁夏水利电力工程学校教师提出,当前中高职课程存在重复设置、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建议通过学分银行平台建立各类课程资源,允许学生根据能力差异自主选择学习路径。建议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重构教学内容,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课程标准制定机制。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芦燕结合本校实践提出,中高本贯通培养应注重“软技能”培养,在课程体系中嵌入创新创业、职业素养等模块,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宁夏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主任杨晓燕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中高本贯通标准建设是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适应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她强调,学分银行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核心载体,需以标准统一、成果互认、弹性学制为抓手,推动不同层次教育纵向贯通与横向融通。针对项目推进,杨晓燕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强化校际协同,组建跨院校、跨行业专业团队,确保标准建设的科学性与实践性;二是深化课程改革,以模块化设计实现知识技能的梯度衔接,探索微证书、微课程、单科注册等创新模式;三是依托学分银行平台,建立全区统一的学习成果认证转换机制,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教育学分互通。
本次推进会的召开,标志着自治区中高本贯通标准建设项目迈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宁夏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将持续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总结可复制推广经验,推动更多专业开展贯通培养标准研制,为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助力宁夏“六新六特六优+N”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文/图 刘伯锋/宋家兴
2025年6月30日